近期,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南方大范围地区遭到暴雨、大风和雷电袭击。高高的建筑物非常容易遭受雷击,这是小学期间学到的常识。大家可能不禁要问,风电场的风力发电机那么高,那岂不是闪电眼中的“活靶子”?确实是这样。
那风力发电机上会装避雷针吗?它们是如何防雷击的呢?
可不要小瞧闪电,最大电压能达十亿伏特!
闪电不仅发生次数多,携带的电压也非常大,目前统计到的闪电中最大电压高达10亿伏特,相当于串联了10000只皮卡丘(单只皮卡丘的电压是10万伏特)。闪电发生频率高,强度大,风力发电机在雷雨天气将会面临什么,我们可想而知。
又高又尖的风力发电机,堪比闪电眼中的“活靶子”
大气中各种带电粒子分布极其混乱,雷电往往呈现出蜿蜒曲折的姿态。当其距离地面一百多米时,它会逐渐受到地面环境的影响。风力发电机具有纤细高耸的身躯,叶尖高度甚至超过了200米,它们通常位于开阔的荒漠、草原、浅海、丘陵等区域,毫无疑问,它们很容易就成为闪电眼中的“活靶子”。
随着雷云逼近、雨水降临,雷电会慢慢伸出魔爪,首当其冲的就是叶片。实际上,任何物体的表面都附着一定的静电电荷,我们在冬天深有体会,脱个毛衣都会伴有“噼啪”作响的小火花。
晴天时的叶片中只存在有少量电荷,而雷雨前则会在表面富集大量电荷。当雨水浸润叶片,被水膜包裹的叶片就变为了空腔状导体,在大气电场的扰动下,叶片内部的引下导线会感应出正电荷。为保持静电平衡,叶片壳体内层产生等电量的负电荷,这又使叶片外表面的水膜层感应出正电荷。随着叶片的旋转,存储着正电荷的水膜也随之移动。此时,一旦雷云激发出雷电,它就可以对临近的叶片进行精准打击。
没有避雷针,怎么扛得住上亿伏特的雷击?
凡是高层建筑,都装有肉眼可见的避雷针,它的保护范围呈伞状,在建筑最高点能有效地避免裸露在大气中的设施遭受雷击。早在1754年,避雷针就已经在欧洲问世并开始应用,此后迅速扩展到全世界,成为了高层建筑的必需品。
避雷针利用尖端放电的特性,能吸引附近的雷电流,通过引下导线将其导入大地。因此,避雷针的“避”雷实际上是“引”雷。当然,避雷针只是民间通俗的说法,“接闪器”这个名字更接近于它的作用原理。在专业领域,避雷针是最常见的一种接闪器。
风电叶片是捕获风能的关键部件,它气动外形的好坏直接影响发电量的大小,但我们却并未发现避雷针,叶片到底是如何防雷的呢?原来为了在不改变外形的前提下进行防雷保护,叶片并没有安装避雷针,而是采用了隐秘的保护措施,埋入了金属叶尖以及多组圆柱状接闪器。要说有多隐秘,接闪器的外部端面会与光滑的叶片表面平齐,甚至人眼距离叶片1米远都难以发现它们的存在。
金属叶尖和接闪器并非是一种具有某种神奇原理的元件,与避雷针类似,它们只是一块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的纯金属(铝、铜等),除了闪电直接击中风力机叶片产生破坏之外,雷电流产生的感应电流、接地体在雷击时产生瞬间高电位“反击”也都会使电器设备受损。风力发电机组狭小的机舱内装有发电机、变频器等电力设备,闪电是它们的致命威胁。雷电蕴含着的巨大能量,并且其破坏方式复杂多样。风电机组的防雷保护涉及多种雷击损伤方式,因此进行雷电分区,综合规划防雷保护措施,创建一个稳定的电磁兼容性环境十分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