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云对地面物体放电不外乎以下两种方式:上行雷闪和下行雷闪。
放电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一般来说,下行雷闪时,先导自上而下发展,主放电过程发生在地面附近,所以电荷供应充分,放电过程来的迅猛,造成雷电流副值大,陡度高;上行雷闪,一般没有自上相下的主放电,它的放电电流由不断向上发展的先导过程产生,即使有主放电因雷云向主放电通道供应的电荷困难,所以放电。
可控放电避雷针系统特色:
根据尾部带金属线的火箭比高层建筑更容易引发上行雷的经验分析得出,要成功地引发上行雷,针头需要达到以下要求:在引发的上行雷发生之前,针头附近的空间电荷应尽量少,以便于自主针针尖向上发展放电脉冲。当需要引发上行雷时,针尖处的电场强度应足够高,以迅速产生放电脉冲。
可控放电避雷针保护特性:
为了验证可控放电避雷针是否达到设计目的,我们用正极性操作波和直流分别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在等同条件下用正极性操作波放电获得的可控放电避雷针与富兰克林避雷针的保护曲线。试验时模拟雷云电极离地面高度为8.5m为了严格的考核可控避雷针的保护性能,操作波试验时没有附加直流电场,可控放电避雷针的保护特性明显优于富兰克林避雷针,就主要参数绕击概率和保护范围而言,是令人满意的。
1、绕击方面
可控放电避雷针有一个相当大的几乎不遭受绕击的保护区域。例如当绕击概率不大于0.001%时(显然在这样的绕击概率下,被保护对象遭绕击的可能性时相当相当小的)保护角高达55°,相比之下富兰克林避雷针实际上几乎没有不受绕击的区域。
2、保护范围
当被保护对象遭受绕击概率允许达到0.1%(目前规程规定的允许值)时,可控放电避雷针的保护角达到66.4°,而富兰克林避雷针保护的保护角远远低于此值(因此,在雷电活动强的地方沿用富兰克林避雷针保护是笔经济的,被保护物遭雷击的可能性也还存在)
☆可控放电避雷针主要特点
●当可控放电避雷针安装高度≤200M时,其保护角为65°,即在被保护物高度Hx(M)水平面上保护半径Rx=2.14(H-Hx),式中h为可控放电避雷针的安装高度(M)。
●上行雷闪主放电电流的平均幅值7kA。
●上行雷闪主放电电流的陡度≤5kA/μS,针高H≤200M时,保护角65°。
●基本消除了雷闪时产生的感应过电压。
●绕击概率不大于十万分之一时的保护角为55°。
●接地电阻≤10Ω(一般地区);≤30Ω(在高阻区及无人区)。
●抗风能力≥风速50M/S。
●安装方便,使用期内免维护。